美国周三(5月18日)发表一项研究报告指,超过四分之三被诊断出患有长期新冠的美国人,在最初确诊感染新冠时无须住院治疗。这项由非盈利组织FAIR Health展开的研究,使用美国最大私人医疗保险索赔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从2021年10月1日到2022年1月31日期间,诊断代码“U09.9”下共有7万8252名患者,即被诊断出有长期新冠的情况。
全球新冠病毒流行至今已进入第3年,简直没完没了,其中的一项主因就是它的突变型太快也太多了,目前疫苗都是刺激我们身体B细胞系统去产生相对的抗体,一但面对变异的病毒,就容易有保护范围不足的问题。现在美国威辛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的研究团队思考,能否诱导我们身体的第二线免疫系统「T细胞」来对抗新冠病毒,说不定有更完整的保护力。
美国一项早期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疫苗后感染奥密克戎的患者,可能更具备克服其他新冠变体的能力。 新冠疫苗制造商BioNTech SE和华盛顿大学科学家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接种新冠疫苗后感染奥密克戎变体患者所产生的免疫反应比接种新冠疫苗追加剂的患者更强烈。这项研究发表在医学期刊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尚未经过同行评审。
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ECDC)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奥密克戎Omicron亚变种病毒BA.4和BA.5威力极强足以对抗免疫力,因此正式将其列入「高关注变异株」,预估欧洲将在夏季掀起另一波疫情高峰。
香港玛嘉烈医院儿童传染病科顾问医生关日华星期六(14日)说,由他复诊的130名新冠确诊儿童中,有一成出现包括失眠、头痛等新冠长期后遗症,有些记忆力变差,部分则出现认知或精神问题,需要转介至精神科。
中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周二(10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说明书显示,10μM(微米/升)千金藤素抑制冠状病毒复制的倍数为15393倍,即使用极少量就可有效阻止病毒扩增和传播。美国学者在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中发表文章指,千金藤素的数据亮眼,且优于已获批上市的瑞德西韦和帕罗韦德。
中国团队发表的最新新冠患者随访研究显示,有患者康复逾两年仍有症状。研究团队称,无论最初疾病的严重程度如何,出院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时间都有改善,大多数人在两年内重返工作岗位。但症状性后遗症的负担仍相当高,研究参与者在两年后的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人群。
美国密歇根大学日前发布公报说,研究人员在分析校园内采集的环境样本后发现,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可能达到物体表面接触传播的上千倍。这一发现有助于加深理解新冠的主要传播途径,并为减少新冠传播制定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英国研究显示,新冠患者在痊愈后出现的后遗症,似乎与他们所感染的病毒株有关联。截至今年4月初,英国有约180万人通报出现长期新冠后遗症。英国国家统计局周五在报告中说,感染奥密克戎BA.1毒株的病患出现疲劳、呼吸急促、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持续症状的可能性,比感染德尔塔的病患低50%。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周五(5月6日)说,全美已累计报告109起不明病因儿童急性肝炎病例,其中五名患者死亡。该机构正在调查这些病例的病因,截至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些儿童肝炎病例与感染冠病或接种冠病疫苗有关。
据世卫组织估算,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新冠疫情全部死亡人数或“超额死亡”约为1491万人。“超额死亡”是指全球实际死亡人数与基于疫情前数据推算得出的正常死亡人数的差额。
美国一项大型研究显示,新冠变种毒株奥密克戎在本质上,与之前的其他变种毒株一样,会造成重症,这与早前其他研究指奥密克戎传染性更强,但不会造成重症的说法不同。世卫总干事谭德塞说,要确定这些新亚型毒株是否比其他奥密克戎亚型毒株更容易造成重症,目前还言之过早。
由于接种强生新冠疫苗具有出现罕见血栓的风险,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周四(5月5日)宣布将限定可接种强生疫苗的人群。FDA将限定只有18岁以上,并不适用或无法获取接种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者,以及那些不打算接种其他新冠疫苗的人,才能接种强生疫苗。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周一拒绝批准两款在中国进行测试的癌症治疗药物。FDA今年2月称,目前至少有25项中国药品研制阶段的申请,计划向FDA提交或经审查,这些申请主要或完全依据中国的试验数据。
以色列研究人员发现,在新冠变种毒株奥密克戎加速传播之际,德尔塔毒株仍在隐秘传播。研究人员警告,待奥密克戎毒株“式微”之时,德尔塔毒株可能卷土重来。研究人员对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间以色列南部城市贝尔谢巴的废水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在奥密克戎毒株加速传播之际,德尔塔毒株并未就此消失,而是仍在隐秘传播。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