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交通车辆

欧洲车企EV转型遇困 与中国厂商进行合作求解难题

来源:日经中文网2023-11-08 22:46219

18SZ图片处理

欧洲大型车企2023年1至9月的财报日前已全部公布,纯电动汽车(EV)的销量虽同比增长63%,高于世界平均水准(同比增长33%),但销售额扩大而利润缩小的企业很多。日媒指出,伴随着向成本比引擎车高的EV转型,欧洲车企苦于成长之痛,纷纷与具成本竞争力的中国厂商进行合作。

日经中文网报导,大众汽车1至9月的EV世界销量同比增长45%至53万1500辆,而销售额营业利润率却由8.4%降到6.9%。就连EV销量1至9月同比增长82%的德国奔驰集团乘用车部门的利润率为13.6%,也下降了1.3个百分点。大众财务长(CFO)安特利茨抱有危机感地说,「可以说业绩坚挺,但收益性达不到目标,无法满意」。

报导指,其背景是EV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除了开发投资外,电动零组件采购费也增加,成本被认为达到引擎车的1.5倍。欧洲大型车企大多将占成本4成的车载电池外包。与也是电池厂商的比亚迪(BYD)、推进自主生产的美国特斯拉的成本竞争力差距没有得到弥补。

18SZ图片处理

而在占EV销量2/3的中国大陆市场,企业面临的困境尤其严重。奔驰财务长表示,「价格竞争激烈,首次经历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欧洲大型汽车企业不得不在补贴之外进一步降价10%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出现了依赖中国大陆汽车厂商的欧洲大型车企。欧洲车企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10月26日发布消息称,将收购大陆EV新兴企业浙江零跑科技约20%的股权。一直批评陆产EV享受补贴的斯特兰蒂斯执行长塔瓦雷斯称,大陆车厂的成本竞争力比我们高30%,必须合作以提高盈利能力。

大众汽车也已决定向中国大陆的小鹏汽车出资,将利用小鹏的EV底盘,于2026年推出两款EV新车型。此外,大众还取得大陆大型车载电池企业「国轩高科」26%的股权,目的在于降低电池成本。德国BMW于2022年也提高了大陆合资企业的出资比例,今年1至9月的EV销量同比增长93%,利润增加。

不敌电动车竞争 日本车厂在中国面临去留抉择

18SZ图片处理

随着中国积极发展电动汽车产业,过去长期在中国市场具有优势的日本汽车制造商如今反而面临举步维艰的情况,继三菱(Mitsubishi Motors)传出将停止在中国生产汽车后,其他日系车厂亦正考虑转移资源到其他重要市场,以减少损失。

华尔街日报8日报导,在2023财年上半年(4月至9月),三菱在中国市场销售大幅下降60%,速霸陆(Subaru)和日产(Nissan)则分别下降37%和20%。丰田(Toyota)在中国销售与上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但认为中国市场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市场之一。

18SZ图片处理

报导指出,纯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占据更大份额,包括日本品牌在内的外国汽车制造商,正逐渐被电动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BYD)等本土竞争对手挤出市场。三菱首席财务官Kentaro Matsuoka表示:「向电动汽车转型的速度比预期要快,消费者的品牌和细分领域选择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形势不断变化,让日本汽车制造商更加依赖销售日趋旺盛的美国市场。得益于美国的强劲需求,丰田、马自达(Mazda)和速霸陆都将年度营业利润预期提高约40%,甚至更多。

另外,有几家公司高管表示,他们正在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努力在东南亚等日本车企长期深耕的重要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其中,三菱提出计划加码布局东南亚市场,推出包括皮卡在内的新车型。

打赏

上一条:突破关键技术 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紧凑型加速器质谱仪

下一条:今年10月再创高温 2023笃定成全球12.5万年来最热

  • 0人打赏
    纠错
关闭
同类资讯
热门评论
加载更多……
00
Booki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