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将于4月1日至9月30日接下轮值董座角色,为期6个月。外界关注孟晚舟当值董事长后,会为华为带来哪些新面猊。华为在非常时期如何寻求突破,也需要动用非常人物。华为董事会日前决议,副董事长徐直军、胡厚昆、孟晚舟担任公司轮值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在当值期间是公司最高领导,领导公司董事会和常务董事会。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当地时间3月28日宣布将一批机构和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其中5家来自中国,3家来自缅甸,2家来自俄罗斯,1家来自尼加拉瓜。BIS宣称,此次被列入清单的中企涉及到人权问题,违背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利益。 海康威视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黄方红在同一场沟通会上表示,「在保持产品核心竞争力方面,公司的态度非常坚决,芯片受限制,我们换芯片;换不了芯片的,我们换元件;换不了元件的,我们重新设计产品。如果必要,我们将自己设计芯片。」
在中美关系跌入历史低谷、许多美企高管避免出席北京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之际,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却四年以来首次访华,并强调苹果“享受与中国之间的共生关系”。
拜登政府禁止对中国出口「芯片之母」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让中国没有软件设计3奈米及以下先进芯片,但危机就是转机,据媒体报导,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首次披露软件设计工具最新进展,称华为已在芯片领域完成14奈米以上EDA工具国产化,今年将完成全面验证。
韩国贸易部说,美国为防止520亿美元芯片资金被“引发安全担忧的国家”得益,而设定的严格规则,将不会迫使取得美国资金的公司关闭在中国的工厂。韩国贸易部星期三发表声明说:“对于我们的公司在中国运营的生产设施,包括维修、局部扩建和技术升级等方面,依然可能进行。随着技术升级,每片晶圆可切割的芯片数量会增加……产量可能会根据企业战略而进一步扩大。”
科技业巨头仍在过冬,近期刚刚完成上一轮1万8000人裁员行动的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再度宣布大规模裁员,约9000名员工将受影响。根据追踪科技公司裁员情况的Layoffs.fyi网站数据,全球1051家科技公司2022年累计裁员超过16万人。进入2023年,科技行业的裁员幅度进一步增大,全球503家科技公司的累计裁员人数已超14万8000。本月14日,脸书母公司Meta公司也宣布了第二轮大规模裁员计划,约1万名员工将受影响。2022年11月,该公司宣布裁员1万1000人。
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在尖端领域提升实力,2月举行的ISSCC国际学会上的入选论文大幅上升至近3成,首次超越美韩跃居首位。日媒分析称,随着中国半导体技术迅猛推进,加深了美国的危机感,将使美中对立加剧,正在摆脱混乱的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可能再次加深裂痕。
面对美国的施压,荷兰准备限制部分芯片制造设备对华出口,以阻止中国获得关键的半导体技术。 据报道,这意味着对最尖端光刻机出口管制将进一步收紧,而这类产品是生产全球最先进芯片的关键。按市值计算,来自荷兰的光刻机巨头阿斯麦(ASML)是欧洲最大科技公司,也是全球某些光刻系统的唯一制造商。
半导体产业面临供过于求危机,根据日媒报导,预估全球前10大半导体第一季营收持续恶化,恐仅有博通(Broadcom)维持成长,但成长率也明显放缓。2023年1-3月(部分企业为2-4月等),10家企业多达9家营收呈现下滑,年衰退幅度介于3-51%,预估只有博通成长,但年增率也只有8%,与去年第4季年增16%相比,明显放缓。
中国科技巨头小米集团成立一个100亿元的基金,旨在提高对中国芯片行业的投资。在中美科技战愈演愈烈之际,这是中国企业加大支持芯片行业的最新举措。 公告也说,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雷军将是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小米集团将通过两家子公司为基金提供约三分之一的资本,是最大出资方。
美国与日本、荷兰在1月下旬达成了半导体设备管制协议,协议内容具有高度敏感性。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进行深入调查后,协议的内容涉及的项目与技术节点都已非常明确。该项报告还推测,美国下一步可能先把与半导体设备及制造相关的德国与韩国拉进这项多边协议,甚至于逐步推广到整个欧盟,形成一项新的半导体多边出口管制制度。
过去两年,全球芯片荒导致供应链中断,美国开始加强芯片生产在地化,大手笔砸下520亿美元推动芯片法案,补贴在美生产芯片的厂商。然而,麻省理工学院未来科技研究项目负责人Neil Thompson却认为,目前这些投资无法让美国阻止中国大陆取得领先地位,除非厚实人才库,且政府与企业联手合作,否则中国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老大。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称美国对半导体的投资,为意向国家安全投资。雷蒙多说,考虑到半导体的独特性,美国别无选择,必须进行这项国家安全投资,同时继续与盟友及伙伴合作,加强对中国的出口管控,以赢得与中国的竞争。雷蒙多星期四在乔治城大学阐述了拜登政府未来十年实施《晶片与科学法》的计划。
中国电动车新秀在全球攻城略地之际,其动力电池生产商在全球市场的表现更为优异,宁德时代与汽车巨擘福特在美国合作建厂震惊全球。老牌汽车大国德国、日本对快速崛起的中国电动车业不敢轻忽,加速开发固态电池等关键材料,接连宣布将在2025年推出固态电池原型车,并计划于2028年上市。已然称霸车用锂电池的中国要如何应战,对未来全球电动车业将有决定性的影响。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业务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近日接受专访时重申华为不造车,并对华为智选车业务模式的商业逻辑做了全新阐释。 余承东说:“华为没有必要下场造车,问界就是华为生态汽车,通过成立问界生态汽车联盟,选择少数几家车企加入,强强联合、共同开发,把体验打造到极致,做好产品区隔,共同抓住汽车行业变革的时间窗口。”他补充道,华为紧密合作的车企会在一两年内率先走向盈利,并且会成为中国盈利最好的车企之一。
俄乌战争除了改变地缘政治形态,同时也让美中战略竞争当中许多以前未曾想像到的问题一一浮现。许多军事与战略专家研究美国军援助乌克兰的经验发现,美国长期以来对本土半导体业投资不足,对亚洲的半导体工业形成严重依赖,尤其是台积电,这种情况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改变。而这段时间若台湾发生战争,只要战争时间稍长,美国军事装备使用的半导体将会发生严重短缺的窘境,这时连供应台湾武器都会生困难。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