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伊始,中国太空领域进入关键爆发期。上周四(2日)中国航天在北京与河北涞源县完成5次火箭发动机测试,为全年重大航天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商业航天作为中央政策推动与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今年将迎来几种型号可回收火箭的密集首飞,包括朱雀三号、力箭二号、天龙三号等,成为市场与政策共同关注的焦点。
综合美国防务新闻网Defense Blog、印媒《欧亚时报》等报道,塞尔维亚国防部去年12月30日宣布部署中国制FK-3中程防空武器系统,称FK-3系统的部署将大幅提升塞尔维亚的领空管制和防护能力。
中国媒体报道,部分中国航司航班已开始绕开俄罗斯南部空域,并称该空域是2024年12月25日阿塞拜疆航空航班疑似被俄罗斯防空部队击落的地区。1月2日上午,从中国乌鲁木齐飞往格鲁吉亚的中国国航CA781航班抵达第比利斯国际机场,该航班此次已经完全避开了俄罗斯领空。
上海机场集团统计快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机场全年进出港航班量80.3万架次,同比增长15%;旅客吞吐量超1.24亿人次,同比增长29%;货邮吞吐量420.6万吨,同比增长11%。上海机场年旅客吞吐量也创下历史新高。
中集集团指出,国内目前最先进的第四代自升自航式风电安装船——「铁建风电2000」风电安装船在山东烟台交付,中国海上风场开发再添重器。特色是可自行航行到全球任意指定作业地点。
据空中客车官方微信公众号今天(19日)发布「2024-2043年全球航空服务市场预测报告」,空客预测,中国民用航空服务市场将在未来20年超越北美和欧洲,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服务市场,其市场价值将从2024年的230亿美元增长至2043年的610亿美元,实现近3倍增长。到2043年,中国在役机队将达到11160架。
中国近日流出多段超高音速无人机的测试视频及图片,其中MD-19实现全球首例,在高超音速飞行后,安全水平降落于传统跑道,显示中国高超音速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分析指出,相关极音速飞行器可用于情监侦,甚至作为导弹。
你搭过多少家航空公司的班机?对于哪家的服务最满意?英国在线民调业者「舆观」日前发布英国人对于世界航空公司业者整体满意度调查结果,英国国籍航空有3家打进前10名。获得英国旅客评比最佳航空公司的是新加坡航空,新航经常在各大评比夺冠,本次调查荣登榜首并不令人意外,但满意度高出英国业者一大截。值得注意的是,10大最佳业者有2家是廉航。
中国计划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将提供高精度、高完好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 下一代北斗系统以“精准可信、随遇接入、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为代际特征,将为全球用户和其他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提供覆盖地表开阔空间及近地空间的米级至分米级实时高精度、高完好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
2025年1月25日,夜空将上演罕见的行星连珠(planetary alignment),为天文迷与占星爱好者带来一场宇宙奇观。届时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与土星将出现在同一片天空中,虽不会完美排成直线,但这种排列将营造出宛如宇宙舞蹈的奇幻景象,而且肉眼可见。
为期六天的中国珠海航展星期天(11月17日)闭幕,本届签约金额达到超过2800亿人民币,低于去年上届航展期间签约总额。 沙特阿拉伯已在本届珠海航展与中国签约近40亿美元,主要包括300架无人机及其生产线,令中国舆论十分兴奋。沙特在上届珠海航展与中国也签下约40亿美元的防务合同,内容主要是无人机与导弹及其技术转让与生产许可。
中国刚刚发表一种新型可重复使用航天飞机的设计,称为「昊龙」,这种有翼太空船将用来运补天宫空间站的物资。这想法不是独创,几年之前,美国私人太空研发公司山脉太空(Sierra Space)正在开发「逐梦者号」航天飞机(Dream Chaser),只是遭受到运载火箭开发的延宕;或许,中国可能有意在该领域来个「后来居上」。
科学家通过中国“祝融号”火星车,发现了包括一些远古的海岸线在内的新证据,来支持数十亿年前火星曾拥有辽阔海洋的理论。 研究小组并没有宣传这项发现“最终证明了火星上曾有过海洋”。若要确定,需要将一些火星岩石带回地球进行仔细观察。
雄心勃勃的英国反应引擎公司(Reaction Engines),一直致力开发高速推进和冷却技术,多年来他们试图研发「军刀」(SABRE)高超音速的飞机引擎。然而却因未能达成财务救助协议而只能宣告破产,这是航空研发的重大挫败。航空业界对于反应引擎的失败感到相当震惊,因为他们目前所开发的技术与专利,已被证实可行,比如高效预冷系统,有可能应用在一级方程式赛车与战斗机的引擎散热器上。
全球军力最强的国家排名出炉,美国媒体与宾夕法尼亚大学合作,依据综合资料模型和来自36个国家1万6960名全球政商学菁英调研结果,涵盖美洲、非洲、亚洲、欧洲和中东等地区,受访者中有8096人受过高等教育,4424人为商业、组织领导决策者。其中美国位居第二、中国位居第四。
随着国际空间站(ISS)「星辰舱」段的漏气问题持续恶化,前英国政府UFO项目负责人波普(Nick Pope)警告,NASA目前的「观望态度」可能会带来毁灭性后果。他表示,若拖延过久,不仅会威胁到太空人的生命安全,还可能重创NASA的声誉。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