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表现持续低迷,根据韩国央行周三公布的数据,韩国去年国内生产毛額(GDP)规模为1.67兆美元,在全球只排第13名,这是南韩继2019年之后,再度跌出世界前10大经济体地位。若以韩元计算为2161.8兆韩元、年增3.9%,但若以美元计算为1.67兆美元、年减7.9%,主要是受到美元走强、韩元贬值的关系,出口表现不佳也是原因之一。
澎湃新闻报导,德国联邦政府13日通过首个全面对中关系战略,指出与中国大陆存在「系统性竞争」,并指出近年来德国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增加,强调了中德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的重要性。德国政府在其战略中表示,将致力于确保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变得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和更加互惠」,并指出,「虽然中国对欧洲的依赖不断下降,但德国对中国的依赖近年来有增无减。」
未来几天,欧洲的极端高温将笼罩意大利、希腊和巴尔干地区,预计气温将飙升至接近历史最高水平。欧洲南部多国正在遭遇极端高温天气,这股热浪预计将持续到下个星期。研究显示,欧洲去年的夏季热浪造成超过6万1000人死亡。研究员呼吁采取更多措施,防范未来几年预计出现的更致命热浪。
在中美芯片大战越演越烈之际,印度正在大力吸引半导体企业在当地设厂生产,但全球最大电子代工厂商富士康近期宣布,要退出与印度金属石油集团韦丹塔(Vedanta)的195亿美元半导体合资计划,这对印度总理莫迪的印度芯片制造计划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外媒则分析,印度芯片制造大业目标得更「现实」才行。
欧洲经济研究中心(ZEW)在11日公布德国7月经济信心指数,从6月负8.5点,下滑至负14.7点,比市场预期负10点更严重。德国联邦统计局在周二表示,德国调和于欧盟标准的消费者物价(HICP)在六月为年增6.8%,并且证实了初值的预估。上周美国国债殖利率大幅飚升,让美国银行团队发出警告,当2年期美债殖利率触及顶峰时,都会发生金融风险事件,包括1997年的亚洲货币危机与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而上周美国2年期美债殖利率触及5.12%,创下2007年6月以来的新高,此一指标也亮起红灯。
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积极接触并重新聘用离职的前员工,以填补人力空缺并拥有能够应对数码化问题的人才。 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前,日企的正式员工一度享有终身受雇待遇,离职者被视为“叛徒”“忘恩负义之人”。如今,有更多日本企业认识到前员工往往比其他社招人员更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业务,跳槽后也拥有在其他公司的工作经验,因此可以成为带来新知识的人才。
美国哈佛大学欧洲研究所(CES)院士暨欧元智库(Eurointelligence)所长明肖(Wolfgang Munchau)本周四(6)谈到,先前西方几乎每一个预测,无论是关于乌俄战争、经济前景还是极右派党派的快速崛起,都倾向于比预期更糟。更超出预期的是俄罗斯经济,该国的GDP增长目前已经超越了德国。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美国近半数自来水样本含有害的“永久化学物质”。这些永久化学物质(forever chemicals)用于清洁用品和比萨盒等数以百计的家居用品,广泛接触这些永久化学物质可能会构成严重的健康风险。1940年代特氟龙(Teflon)不粘炊具涂层面世时开发的PFAS,是一大类人造化学品,数十年来大量生产并用于各种用途。PFAS不溶于水和油,在工业应用、商业和消费产品中广泛应用。
英国气象局(Met Office)证实,该国测得有史以来最炎热的6月份。平均月温达到15.8摄氏度,比1940年和1976年的6月份最高平均温度高出0.9摄氏度。科学家还表示,气候变化使得超越先前的最高纪录的机会至少增加了2倍。在英国97个收集温度数据的地区中,有72个地区打破了纪录。
印度总理莫迪昨天召开内阁会议,形容现在到2047年间是印度发展的「黄金时代」,指示各部会首长致力于让印度发展为领先国家。印度将于2047年庆祝独立100年,莫迪期勉部长让印度在这一年之前跻身领先国家。先前印度媒体盛传莫迪将在会中宣布内阁改组,但这并未发生。
印度人口推算在今年4月超过中国,并且正受美国与西方积极拉拢,外界估计印度崛起,其经济将超越德国与日本成为世界第3。但印度能否赶上并超越中国,仍然是有极大争论的话题。知名哈佛学者、修昔底德陷井理论专家艾利森(Graham Allison)撰文指出,印度超越中国看起来似乎有希望,但是有四项事实难以忽视。
加拿大最繁忙的温哥华港以及西岸各港口工人,今天因劳资谈判破局展开罢工,这场劳资纷争可能会扰乱全球货运。 经过几个月的谈判失败后,30个港口的7000多名码头装货员和49名雇主发起罢工。这次罢工是由国际码头暨仓储工会(International Longshore and Warehouse Union,ILWU)率领,背后关键问题是港口自动化、生活成本上升和业务外包。
德国总理朔尔茨说,欧盟与中国的“去风险化”,更多是基于企业层面,而不是国家层面。朔尔茨补充说,在过去,企业往往需要承担重大风险,因为他们只选择依赖一个供应商,且不会考虑供应商所在的地理位置。分析认为,欧盟官员试图实现一种微妙的平衡,既要能够对有军事影响的领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又要维持和中国市场更广泛的贸易联系。
荷兰政府周五(30日)宣布,限制部分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的新规定于9月1日生效。该规定被认为旨在阻止艾司摩尔(ASML)的先进光刻机出口到中国。美国据报亦正研究新的出口管制,可能在7月公布。北京对事件表示密切关注,批评美方胁迫其他国家对华搞科技封锁,干预企业之间的正常经贸往来。
全球经济和通货膨胀面对一连串的加息仍表现出惊人韧性,这促使全球几个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行长星期三(6月28日)在一项国际会议上阐明,今后将实施更多紧缩行动,加以应对。 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鲍威尔、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和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当天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附近举行的欧洲央行年度论坛上表明,他们有办法遏制过高的通胀。
根据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星期二(6月27日)发布的报告,全球民众总体上依然认为美国是领先于中国的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力量的全球民众比例,自新冠疫情以后出现了下降。 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民众比率最高的是意大利,达到55%。包括希腊、西班牙、德国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也认为中国的经济力量强于美国。50%的澳大利亚民众同样这么看。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