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谢钦说,中国正寻求完全的能源独立,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成为主要的能源出口国。中国占全球能源领域投资的三分之一,正大力提升再生能源产能,目前已成为核电领域的领先者之一。中国已经确保了能源安全,并正充满信心地迈向完全的能源独立的方向,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能源平衡。
伊朗正加紧把本国开采的石油运往世界各地,这显示在美国考虑与以色列联手打击伊朗之际,伊朗正在采取非比寻常的后勤措施,确保继续获得石油收入。伊朗最大原油出口码头位于哈尔克岛(Kharg Island),岛上的储油库采用浮动顶盖,随储油量的增减而升降,可以通过观察油库顶盖的阴影来了解储油量。
国际能源署(IEA)说,在中东原油供应未发生重大中断的前提下,今年全球石油市场预计将维持供应充足。不过,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非成员国组成的OPEC+增产所带来的缓冲,正在减轻市场供需失衡的压力。报告指出,自今年2月以来,全球石油库存以每日100万桶的速度增加,上月更是出现“大幅增长”。IEA也因此将2025年全球石油消费增长预期下调至每日72万桶。
随着中国国内煤炭和天然气产量创下新高,加之清洁能源大量接入电网、降低对火力发电的依赖,中国正逐步减少煤炭和天然气的进口。统计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火力发电量同比减少4.1%,主要受经济增长放缓、冬季气温偏高抑制用电需求,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增加等因素影响。
AI发展造成能源消耗,联合国示警以AI为核心的科技巨头,如亚马逊(Amazon)、微软(Microsoft)、Meta与Alphabet,其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平均暴增150%,原因直指AI运算带动数据中心耗电量飚升。随着AI驱动的服务需求攀升,企业高层与投资人也会碰到,经济发展与永续目标,两者如何平衡的棘手课题,企业必须思考如何在不牺牲气候目标下扩建数位基础设施;否则,AI革命性技术可能伴随破坏环境和营运表现不稳定的「气候代价」。
全球气温升高导致电力需求增加。在新能源领域,日本的研发趋势是向地底挖掘热能发电。目前,包括日本电力公司在内的日本能源技术企业,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开发地热电力技术。他们瞄准亚洲市场,拟在2028年运营新一代地热发电设施和出售电力。
根据一项国际新研究,如果气候变化持续不受控制,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的冰川将消失,这将加剧海平面上升,并危及数十亿人的水资源供应。这项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的分析报告,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长期冰川消融图景,揭示了全球气温即使是微小上升,都会使得冰川消融显著恶化。
一项新研究指出,全球有超过40亿人在过去一年里,经历至少30天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而热带地区遭受的冲击最为严重。 研究分析了全球247个国家与地区,结果显示,新增极端高温天数最多者几乎全部分布在靠近赤道的地区。研究员指出,这与热带地区气温波动幅度较小有关,使气候变迁所带来的趋势更明显、热浪发生更频繁。
世界气象组织星期三发布的年度气候报告说,2025年至2029年,全球每年平均近地表温度,将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1.2至1.9摄氏度。当中升温超过1.5度的可能性为70%。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近日援引消息人士报道称,美国近期获得情报显示,以色列或正在准备袭击伊朗的核设施,目前尚不清楚以方是否已作出最终决定。基于以色列对美伊核协议谈判的看法有异,美方认为近几个月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的可能性已显著上升。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5月20日确认,东南亚四国倾销的太阳能设备对美国太阳能厂商造成伤害,这代表美国对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太阳能产品课征的关税已成定局,当中柬埔寨将被课征最高3521%关税。 美国去年从东南亚4国进口总价值达129亿美元的太阳能设备,占太阳能设备总进口量的80%。
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全球加征关税,对加拿大也不手软。与此同时,中国则加速向世界各国递出合作橄榄枝,面对加拿大外销天然气的需求,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王镝表示,中国当然愿意进口加拿大的能源,双方合作的潜力巨大。
著名的芬兰海运动力系统公司-瓦锡兰集团(Wartsila)表示,他们开发了一种模块化碳捕获与储存(CCS)系统,可望减货轮7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集团表示,这套系统可以安装在多数的商用货轮,假如这种系统获得推广,海上空气可能会变得更加洁净。
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对原产自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从星期三(7日)起对原产自中国和印尼的PET塑料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为期五年。马国贸工部说,当局是在接获马国Recron公司的投诉后,从去年8月9日起援引《1993年反补贴与反倾销税法令》及《1994年反补贴与反倾销税法令》展开调查。
有迹象表明,石油输出国组织与盟友(OPEC+,简称油盟+)可能会长期增产,进而促使国际油价持续走跌。 截至星期四(5月1日)傍晚北京时间7时左右,布伦特原油下跌2.62%至每桶59.46美元;美国西得克萨斯中间基原油(WTI)下跌2.90%至每桶56.52美元。两者都跌破60美元。
第一届地球日始于1970年,被誉为人类史上首场大规模的环保运动;而地球日的由来,可以追朔至1969年1月,美国加州圣塔芭芭拉的油井爆炸事故,逾1,135万公升原油倾泻入海,造成逾万只海鸟与海洋哺乳动物死亡,掀起人们对生态浩劫的关注,成为全球推动环境改革的关键。
受到中美贸易大战,中国已连续逾十周未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LNG),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三大LNG来源国,仅次于澳大利亚与卡塔尔。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美国天然气几乎遭封锁,全球贸易流向将重新洗牌,亚洲整体需求可能下滑500万至1000万公吨,有望稍微压低欧洲气价。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