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美国加州莫哈韦沙漠(Mojave Desert),面积达8平方公里的伊凡帕太阳能发电厂(Ivanpah solar power plant),一直有着「世界最大聚光式太阳能发电厂」的头衔,它曾被誉为「清洁能源的突破」,但是如今,却被视为生态杀手,而且其电力也一直难以与更便宜的太阳能技术竞争。
美国总统特朗普已下令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包括两国的能源进口产品。分析师认为,欧洲和亚洲炼油厂或能因此获益,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更占优势。白宫近日宣布,美国将自2月4日起对来自加拿大的进口商品征收25%关税,能源产品征收10%关税;而墨西哥的进口商品和能源产品,均会被征收25%关税。
在澳大利亚和蒙古供应大增的推动下,中国去年煤炭购买量创下纪录,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煤炭量激增近60%,蒙古增长了19%。国内煤炭过剩可能会压低价格并削减出口商利润。但中国对钢铁行业所需的高质量煤炭仍存在一定的缺口,而澳大利亚和蒙古的供应在这方面具有优势。
根据两大气候科学机构的数据,2024年地球年度平均升温首次突破1.5摄氏度,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欧盟哥白尼气候服务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6摄氏度,而英国气象局的统计数据则显示上升了1.53摄氏度。此外,另有三家气象权威机构预计将在星期五(1月10日)发布相关数据。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Michael Spence)在奥地利《标准报》发表客座评论中指出,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和投入有丰富成果,但这项进展并未给世界其他国家带来益处,反而引发西方国家的抵制。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学习80年代日本汽业的做法,将更多投资引向西方国家的绿色能源项目。
截至2024年年底,德国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00吉瓦。2024年德国14%的用电量由太阳能系统提供,与2023年的12%相比有所增长。德国计划到2030年实现至少80%的用电量由可再生能源提供。为实现这一目标,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需达到215吉瓦。
气候变迁加剧,导致海平面上升和地下水补给减少!根据美国太空总署(NASA)及美国国防部(DOD)共同资助的研究指出,到公元2100年,全球沿海含水层将面临日益严重的盐水入侵威胁,届时许多淡水资源无法饮用,将严重损害生态系统,尤其是在东南亚、墨西哥湾和美国东部等低洼地区。
国际原油价格在2024年滑落3%,这是油价连续第二年下滑。全球经济在新冠疫情后的复苏步伐放慢以及中国经济复苏缓慢,加上美国和非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产油国的增加原油产量,导致油价下跌。
许多欧洲能源公司因专注于能源转型,股市表现落后于仍聚焦石化能源的美国竞争对手,如埃克森美孚(Exxon)和雪佛龙(Chevron),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石油(BP)与壳牌(Shell)等企业今年明显减少风能与太阳能投资,并将资金转向利润更高的石油与天然气项目。
中国近几年来电动车的发展蓬勃发展,然而这却可能成为全球石油生产商「残酷的恶梦」。随着电动车在市占率越来越高,中国的石油需求正在面临「死亡交叉」;根据国际能源总署(IEA)预测,2025年中国的汽油需求将比2021年的峰值低6.4%。
国际能源署(IEA)周三(18)发布的最新报告《煤炭2024》(Coal 2024)指出,全球煤炭需求在2024年创下8.77亿吨的历史新高,预计未来数年将趋于稳定,盼再生能源的大量部署有助满足全球日益增加的电力需求,中国为全球最大的火力发电国家,但IEA指出中国电力迈向多元化,包括加速核电厂建设及大规模扩建太阳能和风能设施,有望在2027年前抑制煤炭消费进一步增加。
欧洲联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说,今年将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一年,同时也是全球平均气温首次比工业化前时期高出1.5摄氏度以上。科学家警告,气温在数十年间升高超过1.5摄氏度将极大地危及地球。根据2015年达成的巴黎气候协定,世界各国一致同意努力将变暖幅度限制在这一阈值内。
2024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甫于6日结束,据发布的《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报告》显示,未来中国风电将继续保持提速发展,中国海上风电也将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全球首个全产业链风电产业园,引入30多家风机生产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土地减少75%,生产效率却提升3倍。足不出园就可以生产出一台完整的风机。
美国商务部计划对从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柬埔寨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高达271%的新一轮关税。这是美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的又一次胜利,他们此前申诉,这些东南亚国家的廉价商品损害他们的利益,并破坏旨在培育国内供应链的政府投资。美国太阳能制造商联盟贸易委员会4月提交请愿书,要求商务部进行调查。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