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航天局日前正式公布了探月工程4期等深空探测任务的后续规划,包括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月球南极的环境与资源勘查、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还计划在未来10年到15年实施火星、小行星采样返回,以及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以及太阳系边缘进行科学探测。
中美都在积极推进载人登月计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透露,中国已完成关键技术攻关,能够将三名航天员送入环月轨道、两名航天员登陆月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席总师姜杰院士此前表示,中国将在2030年前具备载人登陆月球的能力。
美国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首次发射升空,执行“阿耳忒弥斯一号”(Artemis 1)无人绕月飞行测试任务。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B发射台发射升空。大约90分钟后,火箭的上截把“猎户座”推离地球轨道,飞往月球。
虽然珠海航展的主要看点,往往是中国的军用机、战斗机,及其他陆上装备的研发;不过航空业有句俗话,「造战斗机只是行业入门,造民航机才是行业高手!」因此今年更该了解中国商飞公司的C919干线客机。C919属双引擎、窄体中长程客机,乘客容量190人,正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飞机类型。
美国五角大楼神秘无人穿梭机“X-37B”在太空轨道运行近两年半后,上星期六(11月12日)凌晨降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太空中心。波音公司发文告说,X-37B于2010年首飞,已经在太空中度过超过10年,并在六次的任务中飞行了超过13亿英里(约21亿公里)。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今天(11月12日)10时03分,搭载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并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太阳能帆板顺利展开工作,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后续,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将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日前从极地考察上海基地码头启航,开启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之行。此行将围绕南大洋重点海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与回馈等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大气成分、水体环境、沉积环境、生态系统等相关领域调查研究工作;在南极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沿线进行冰雪环境监测、天文观测。
空间站梦天实验舱与空间站组合体在轨完成交会对接。后续将按计划实施梦天实验舱转位,梦天实验舱将与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形成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合体。五院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认为,必须依靠自立自强打破封锁,通过增强顶层设计,瞄准前沿系统谋划,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组装建造方案。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成立不明空中现象(UAP)独立研究小组,成员共有16名专家,自24日起展开长达9个月的调查,透过各种来源的数据研究不明空中现象,并预测其未来可能飞行路线图,第一份完整报告将于2023年年中公布。
究竟有没有外星文明?这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主张「有」的看法认为,地球的存在不应该是唯一的,「银河系里有上千亿个恒星,我们的太阳只是其中之一,何德何能只有地球可以孕育智慧生命?」这种看法颇为有力,但是就目前的科学证据来看,宇宙是静悄悄的,没有看到外星人来到地球。一种新的解释认为,可能外星人对我们的太阳兴趣缺缺,预估年龄100亿岁的太阳,对外星文明来说太短寿了。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焦维新说,中国对于载人月球探测等的前期研究早已开展,与上世纪60年代已经成功登月的美国相比,中国的载人月球探测将统筹考虑登月与月球科考基地的建设,更加注重科学成果的取得。
中国大陆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建造、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完成全部设备调试、准备工作,近日正式投入使用。天鲲号具备1小时挖泥6000立方米的强大能力,将首先负责连云港港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南延伸段一期工程建设。据官方数据显示,天鲲号于2016年初开工建造,2019年3月12日从江苏连云港开启正式投产首航之旅,2019年被评为第2届优秀海洋工程,2020年10月13日,抵达广东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助阵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美国宇航局(NASA)星期二(10月11日)宣布,它展开的偏转小行星轨道试验取得超出预期的成功,证明了把小行星“撞走”来保护地球免受撞击的做法是可行的。
世界第一位太空观光客丹尼斯•蒂托(Dennis Tito),决定要重返太空。与上一次透过各种关系、突破种种限制的困难不同,这一次他报名的是完全商业化的太空旅游业务,也就是SpaceX的星舰太空船(Starship)绕月航行。
中国星期天(10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夸父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