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世界高血压日由世界高血压联盟于2005年开始发起,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控制血压,健康长寿”。如何科学降压?世界卫生组织官网给出了建议。
血压是指循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以毫米汞柱(mmHg)为计量单位。血压由两个数值表示:收缩压显示心脏收缩或跳动时的血管压力;舒张压显示心脏在两次跳动之间舒张时的血管压力。按世卫组织的标准,非同日两次测量,血压值为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全球12.8亿成年人患高血压 多数来自低收入国家
新华社引述世卫组织2023年发布的报告指出,估计全世界有12.8亿30岁至79岁成年人患有高血压,他们中约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高血压是全球最主要的致死和致残风险因素之一,可导致中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脏损害等多种健康问题。
早期发现和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世卫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在30岁至79岁的高血压患者中,仅54%得到确诊,42%接受治疗,而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的仅有21%。
高血压的治疗可分为控制风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和接受药物治疗。过多摄入食盐、缺乏身体锻炼、吸烟饮酒以及超重、肥胖等风险因素都可能导致高血压。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还有环境风险因素,其中空气污染最为重要。其他风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家族史、年龄在65岁以上、罹患糖尿病或肾病等。
改变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世卫组织建议,多吃蔬菜和水果;少静坐,多运动,包括步行、跑步、游泳、跳舞或增强力量的练习等;如果超重或肥胖,须要减肥;避免食用盐、饱和脂肪或反式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不吸烟、不过量饮酒;服用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