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三季,比亚迪纯电动车销量达到43万1603辆,较第二季增长23%,包括混合动力车在内的汽车销量达到82万2094辆,再创单季新高。比亚迪距离超越特斯拉仅有3456辆,问鼎「全球电动车销量冠军」仅一步之遥。特斯拉与比亚迪之间的差距缩小至3456辆,创纪录最窄。比亚迪大力开拓新市场,交付量持续攀升,而特斯拉则因工厂停工调整生产线,出现一年多来首季交付下滑。
德国知名汽车大厂宝马(BMW)已确认将针对中国市场推出新世代(Neue Klasse)平台的专属车型,具体细节尚未透露,新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在华晨宝马工厂投产。 报导称,宝马新世代概念车首次亮相于2023慕尼黑车展,该车展示了宝马的全新设计概念、电子电气构架、数位化体验、电力驱动系统和电池技术,以及全新循环永续理念。
特斯拉连续四个季度刷新汽车交付记录,但这种狂飙突进的势头在最近三个月可能不得不止步,因为工厂部分停工了。接受彭博调查的分析师预计,特斯拉最早将于周一公布第三季度汽车交付量为45万6722辆,低于第二季度的46万6140,意味着交付量出现2022年初以来的首次下降。最近几天,一些分析师已经调降了预期。
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对“中国新能源车正在撼动全球汽车格局”持反对意见,不然日前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不会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显然是一种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攻城略地担心的表现。巧合的是,当中国电动车在慕尼黑车展独领风骚的时候,美国正在进行全国性汽车工业大罢工,原本是劳资纠纷所引发的,但汽车工人竟然把矛头纷纷直接指向了电动汽车。
受美国联合汽车工会(United Auto Workers,UAW)罢工影响,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和斯特兰蒂斯集团(Stellantis)指出,他们已扩大裁员2000多人。通用汽车表示,由于发生罢工,费法克斯组装厂遭解雇的2000名员工,没有资格领取一般可获得的补充失业救济金。
随着电动车快速成长对全球汽车业生态造成冲击,国际车展的样貌也迎来转折点。据日媒报导,正在举行的美国底特律国际车展上,出现与德国慕尼黑车展类似的状况,即偏重本国车企的展现,其他国家车企参展的愈来愈少,让车展的国际色彩愈来愈弱,唯一的例外是中国车企仍是国际车展的主角,也因此让各国对中国车企升高了的警惕感。
针对北京警告说,欧洲联盟(EU)对中国的电动车补助调查将伤害彼此贸易关系,欧盟今天坚决表示,其经济可以挺过中国的任何报复行动。欧元区与中国的贸易額约占欧元区国内生产毛額(GDP)的2.5%。尽管如此,欧盟经济事务执委简提洛尼(Paolo Gentiloni)今天接受媒体记者访问时,被问到欧洲经济能否安度中国的任何关税报复,他显得对北京的警告不为所动。
最新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于电池价格滑落,欧洲电动车(EV)价格在2024年将相等于燃油车价格,美国市场则落在2025年;而且预计全球电动车销售到2030年将占整体车市的三分之二。 到2030年电动车成本将减少一半,每千瓦时(kWh)的电池价格将从去年的151美元,下降到60至90美元,让电动车价格到2030年在各个市场,都能像燃油车一样的便宜。
继成为汽车产销量全球第一后,中国正在向汽车出口第一大国迈进。从2002年的2万辆,到2012年跨越百万辆大关,再到2021年首次突破200万辆,中国汽车出口量近年来平稳成长。2022年,汽车出口爆发式增长,从200万辆到300万辆,只用了一年时间。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关键。
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得益于中国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在跟外国品牌的竞争中已占据看似无懈可击且不可逆转的领先地位。 随着中国买家越来越青睐本土制造商,外国公司正在收缩。韩国现代汽车拟转让在华工厂,福特在中国裁员,Stellantis NV去年关闭其在中国唯一的吉普工厂。马自达汽车首席执行官毛笼胜弘上任之后,曾公开表达过对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趋势的担忧。
两名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消息人士星期四(9月7日)向美国新闻网站Axios披露,美国总统拜登及印度、沙特阿拉伯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领导人,希望在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宣布一项重大的联合基础设施协议。
随着环保意识抬头,电动汽车将成为全球车业的发展趋势。世界五大车展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德国国际车展(Internationale Automobil-Ausstellung)本周在慕尼黑举行,今年参展厂商中,超过4成来自亚洲,中国厂商更是异军突起,数量比起前年翻了一倍之多,引发欧洲业者担忧。
直到数年前,比亚迪、小鹏、东方等是只有德国汽车业者才叫得出名号的品牌,如今这些中国车商带着他们崭新的电动车在德国国际车展亮相。行业专家指出,中国电动车已成为西方的主要竞争对手,将很快在欧洲抢占市场份额。中国电动车是否即将在欧洲占据一席之地,已成为欧洲汽车制造业的热门话题。近日几个知名的中国品牌将带着簇新的豪华电动越野车和电动汽车在慕尼黑举行的欧洲最重要车展之一的德国国际车展(IAA Mobility)上亮相。
电动车发展带动关键金属「锂」需求大增,全球恐将面临「缺锂」问题。有分析师预测,全球最快将于2025年出现锂短缺,但也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不会这么快报到。报告指出:「我们预测在2023至2032年间,中国电动车对锂需求的年增率将达到20.4%。」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1月至7月橡胶轮胎外胎累计产量55910.1万条,同比增长13.5%,轮胎产量已远超2020年至2022年同期数据。其中,在出口方面,海关总署近日披露数据显示,1月至7月橡胶轮胎累计出口509万吨,同比增长12.5%,出口金额894.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9%。
市调机构Canalys发布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车成长趋势强劲,销量达到267万辆,而中国主导新能源车轻型汽车市场,销量已达133万辆,占全球总量49.4%。这显示中国品牌已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成功实弯道超车,并进入腾飞阶段。
中国电动车品牌在本土市场击败外国汽车品牌,但在进军欧洲市场的过程中,却碰到了多项挑战。对于比亚迪、蔚来和上汽名爵等中国电动汽车市场领先者而言,想在欧洲蓬勃发展,要克服的困难包括对中国品牌的成见、高昂的进口成本,以及欧洲电动车市场尚未成熟的现实。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