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综合电)全球汽车制造商冠病疫情期间因新车供不应求而赚得盆满钵满,如今却急速陷入低潮。
《纽约时报》星期天(12月15日)报道,日本汽车制造业巨头日产(Nissan)将裁员9000人,日产生产据点遍布全球,包括美国密西西比州和田纳西州。大众汽车(Volkswagen)也首次考虑关闭在德国的工厂,就连宝马(BMW)和奔驰(Mercedes-Benz)等豪华品牌也在苦苦挣扎。
全球汽车制造业面临的共同挑战,除了技术过渡成本过高、政治动荡、保护主义上升,中国车企快速崛起抢占全球市场也是一大导因。
当中好些问题其实已存在多年,但在疫情期间未浮出台面,致使汽车制造商当时大多选择安于现状,未及时制定应对策略。随着半导体和其他零部件的短缺导致生产放缓、库存短缺时,汽车制造商最直接的应对方法是抬高价格。但如今已恢复到疫情前状态,即买家太少,车商过剩。
车企大规模裁员,首当其冲的是就业市场。数百万人将直接或间接失去工作,除了工厂员工,还有销售、物流、零部件供应商等相关行业的员工。
美国福特汽车(Ford)已率先在上个月宣布,因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监管与经济逆风,会在英国和德国等工厂裁退4000人。
福特指的竞争主要来自中国汽车制造商。中国品牌以更低价格、更高质量的产品,正在侵占全球市场。欧美日多家汽车厂商如今的产量已远远达不到预期目标。
比亚迪、奇瑞、上汽等中国车企因在欧美面临一系列限制措施,已转向澳大利亚、巴西、智利和泰国等其他市场,使一度占据主导地位的菲亚特(Fiat)、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和丰田(Toyota)等老品牌失去竞争力。
中国车企崛起对德国汽车制造商冲击最大。中国市场占大众集团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但今年前九个月,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累计销量同比下滑了10%。
宝马和奔驰也报告,近期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大幅下滑,并指这是公司利润下降的原因。
有专家认为,考虑到中国电动车的巨大价格优势及填补低价汽车市场空白的能力,中国新能源汽车打入美国汽车市场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