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近日因为安全事故、缺席上海车展等事件被推上舆论风口。去年有107款新的全电动或混合动力车型在中国推出,今年预计有155款,中国的消费者已习惯于源源不断的新车上市以及质量的迅速提升。自特斯拉开始在中国生产以来,中国市场的电动车销量增加近五倍,但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却下降近三分之一,从2020年的14%降至去年的10%。
因应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掀起价格战,影响车企收益,中国电动车制造商蔚来汽车计划加快扩大欧洲市场。 蔚来汽车总裁秦力洪在会上说,公司明年将为欧洲市场推出在中国制造的全新汽车品牌。 中国需求趋缓,使蔚来汽车、小鹏和比亚迪等中国新能源车制造商将目光锁定争取更多外国客户,尤其是欧洲市场。雷诺、特斯拉和宝马是部分在中国制造电动车销往海外的外国品牌。
近几年电动车逐渐流行后,有许多人发现,以前搭乘燃油车不会晕车,现在坐电动车却很容易晕车,这种说法是心理作用还是有科学根据?专家对此解析称,电动车起步速度快且安静较少震动,更容易造成内耳前庭和感知速度的视觉失调,因此确实比较容易会让人晕车。
被识为中国电动汽车新希望的比亚迪(BYD)汽车近几年来吸引了全球消费者与投资者的目光,在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比亚迪今年更准备大幅扩充产能。虽然比亚迪仍然是以在大陆的内销为主要市场,但如果今年完成扩产目标,其销售量就有可能在今年超越美国的特斯拉,夺下全球电动车销售王座。
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准备投资300亿令吉(约450亿人民币),在马来西亚霹雳州丹绒马林推动高科技汽车谷开发和商业化。马国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郑立慷指出,这项重大投资将掀开马国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新篇章。
一向被德国车商视为「汽车销售天堂」的中国,在逐渐进入新能源车时代后,德国车商已感受到中国的消费者逐渐远离德国知名的汽车品牌,转向新兴的国产新能源车,面临电动车快速窜起的大潮流,德国与西方国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在中国高级汽车市已迅速遭到边缘化。
科技自媒体CNMO新闻消息,在雷诺、日产和奔驰等退出俄罗斯市场后,中国品牌汽车在俄国崛起。海外分析机构Autostat和咨询公司PPK的数据显示,中国品牌汽车新车销量已占俄罗斯新车销量近40%。而在2022年1月至2月,这一占比不到10%。不到一年时间,同年11月中国车企在俄汽车市场的占比激增至31.3%。进入2023年,这一比例直至40%。
俄罗斯汽车市场,正为中国品牌汽车提供广阔舞台。据欧洲商业协会(AEB)公布数据,2022年俄罗斯汽车总销量约为68.74万辆,较上年暴跌58.8%。但这块市场空白,正在被大陆品牌汽车快速补位。据俄罗斯分析机构Autostat所揭露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市占率从9%大增至37%,同时市场上的中国品牌汽车售价在2022年上涨了53至73%。
在德国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的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通过了一项历史性法案,所有的汽油车、柴油车与油电混合车都将在2035年后结束销售,期望在本世纪中叶之前,使这些排放二氧化碳废气的车辆从欧洲大陆上消失。法案的支持者称,这是重要的转型,为欧洲汽车制造商提供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还有10年以上的时间,将现有的生产能量改变成不会排放的电动汽车,产业转型可以刺激投资,以推动欧洲车业对抗中国和美国的竞争。
全球知名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今年初再度于中国与欧美市场大幅降价,虽然引起部份顾客不满,但仍为特斯拉争取到大笔订单,股价从去年底的低谷大幅反弹,公司利润率亦持续提高。这当中因素包括成本控制与采用新技术,另外还有个重要的因素:贩卖全自动驾驶软件。而这项汽车业全新概念的商品除了为特斯拉创造源源不绝的利润,还将为人类汽车的消费与使用方式开创新时代。
自动驾驶是各国汽车厂与新创企业追逐与竞争的标的,也被认为是未来汽车驾驶的终极目标,但目前相关技术仍未成熟,全自动驾驶离安全与实用上的要求还有相当遥远的距离。虽然如此,大陆汽车厂小鹏汽车创办人何小鹏已公开放话,将在今年内率先于中国大陆推出全自动驾驶,并争取在超过50个城市获准使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显示,中国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量和销量连续八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国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中国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说,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预计今年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继赛力斯AITO问界电动汽车大幅下调价格后,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也于1月17日宣布部分车款降价,降幅从2万元至3.6万元(人民币)不等。这是中国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为应对特斯拉新年大降价做出的反应。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中国国产电动汽车品牌加入到降价行列,电动汽车或将进入新的价格竞争时刻,并使踩踏加剧。
特斯拉降价风波愈演愈烈,不到三个月连两次降价,平均降幅12%,最高达20%,不仅惹来市场非议,也引发车主集体维权抗议。降价主因在特斯拉销售业绩下滑,但中国大陆新能源车厂快速崛起,比亚迪、小鹏、蔚来、理想等纷纷打响品牌、抢占市场,更是关键因素。
国际会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