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新闻》报导,中国大型航空公司转换方针,积极增加航班,这引发供应过剩,使得亚洲出发和抵达的国际航班机票价格下跌。其原因是,因新冠疫情下旅游受限而产生的「报复性消费」势头正在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供需差距扩大。报导指,主要原因在于机票价格下降。提供中国交通相关资讯的「航班管家DAST」的数据显示,今年暑假期间国际航线机票的平均价格为2183元,比2023年下降26%,也比疫情前的2019年便宜12%。
广受国内民间高度期望的国产大飞机C919,推进量产计划再上新阶段。C919第二总装厂选址确定落地上海浦东临港片区,总建筑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总投资119.5亿元人民币,预计满负荷运转产能将突破年产150架。 目前中国商飞公司已经向东方航空交付7架C919,开通上海虹桥至成都天府、北京大兴、西安咸阳、广州白云,以及北京大兴至西安咸阳的五条商业定期航线。
最新美国研究显示,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的裂缝里,可能存在相当于一座海洋的巨量液体,尽管这不代表火星上一定有生命,但水是构成生命的重要成分,研究人员表示,这代表火星上可能存在适合居住的环境。研究人员推测,火星表面底下11.5至20公里深处的岩石裂缝里,可能蓄积了大量液态水,如果洞察号探测的位置能够代表整个火星,预估火星地底岩缝中的水量能集合成1至2公里深的海洋。
据美国之音报导,行业数据显示,中国的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线上的市占率正在扩大,而外国竞争对手却对中国市场望而却步,原因是受到中国旅行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和需要避开俄罗斯领空而导致飞行时间延长的影响。 新冠疫情后,以英国航空和澳大利亚航空等西方航空公司为首的外国航空公司,纷纷取消或选择不重启飞往中国的航班,而中国的航空公司则在扩展海外业务。
宇宙中充斥着奇怪的无线电信号,天文学家又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信号,它每小时重复一次,在三种不同的状态之间循环。虽然他们已经排除「外星高智生命」这个选项,但这股电波还是无法用现有的物理学理论来解释。太空中的定期信号,曾经困惑天文学家,由于周期率太准确了,曾经被猜测是智慧物种的信号。不过,很快的天文学家就知道,恒星的最后状态:白矮星与中子星,在高速旋转时就会定期发出信号。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探测器毅力号或得出迄今重大发现:火星或曾存在古代生命。7月21日,毅力号在火星上穿越古河谷内雷特瓦山谷(Neretva Vallis)时,发现一块被称为“切亚瓦瀑布”(Cheyava Falls)的箭头形状岩石,其中或许蕴藏着微生物化石,年代可追溯至数十亿年前火星曾是蓝色“水世界”时期。
航空减碳被认为是最困难的,因为喷射引擎无法被电动马达取代。不过瑞典学术单位正在挑战这项不可能的认务,他们认为燃氢动力有机会取代航空燃料。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新研究表明,至少1,200公里内的航线,可以使用燃氢的喷射机。当然,需要增加更大的燃料箱,因此燃氢喷射机的外观可能像是空中客车A330-700L「白鲸飞机」的构型。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卫星15日在香港圆满通过了卫星在轨技术验收评审和地面系统最终技术验收评审,标志其完成在轨测试,正式投入运营。 亚太6E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采用东方红三号E卫星平台研制,是该款平台的首发星。卫星配置25个Ku用户波束和3个Ka信关站波束,通信容量约30Gbps,在轨寿命15年。
中国科学家近日利用APOGEE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数据分析,首次重构了银河系从内到外完整的恒星径向密度分布,直接测量结果显示「银河系比之前假定的更大」。文章第一作者、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副教授连建辉指出,基于新的恒星面密度分布,研究团队发现银河系半光半径(包含星系总光度一半的半径)几乎是之前估计的两倍(约1.9万光年),并和近邻同质量星系的半径基本一致,表明银河系在星系大小方面是一个典型的盘星系。
两名美国太空人因为波音星际飞机(CST-100 Starliner)技术问题,被迫留在距地球约40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ISS)上无法返回地球,目前已经迟滞了16天,波音和NASA分别给出了说法,并且暂定于7月初安排太空人返回地球。 两名美国太空人威廉斯(Suni Williams)和威尔莫尔(Butch Wilmore)原定计划在6月13日就返回地球,本月初,他们乘坐着波音星际飞机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尔角太空军基地进行首次载人飞行。
欧洲技术人员和航空官员将于下个月访问中国,检查中国自主研发的C919客机,并继续其认证过程。国际上对C919的认可——中国引以为豪的自主研发客机——似乎离现实越来越近。这支由欧洲航空官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将在7月初抵达中国,进行实地检查并正式开始认证过程。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后实行火星采样返回和实现木星探测两项任务。 中国批准了四次行星探测任务,将在10至15年内完成。其中天问一号已于2021年圆满成功,天问一号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已走向了月球以远的领域。未来围绕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小天体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外生命信息的探测等科学目标,中国还将开展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以及行星系探测任务。
中国武汉长江船舶设计院有限公司与新加坡绿湾船舶集团,6月20日在新加坡中国商会会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互补优势,一起向市场推进新能源船舶发展,包括纯电动船舶,以及采用甲醇等替代燃料的船舶。甲醇(methanol)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液体,用途广泛,是公认的低碳清洁燃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8日「世界海洋日」当天发布《2024年海洋状况报告》。报告显示,海洋暖化速度在20年间翻倍,海平面上升速度也在30年内翻倍,沿海水生物种因含氧量下降而窒息。 报告指出,虽然大气温度经常波动,但海洋温度却稳定上升。目前海洋暖化速度已是20年前的两倍,2023年达到1950年代以来的最高升温水准。
美国波音公司“星际客机”飞船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执行首次载人试飞任务,搭载两名美国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自2011年美国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大力发展商业载人航天。波音公司(Boeing Co.)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于2014年从美国航天局获得载人飞船项目合同,分别建造“星际客机”载人飞船和载人版“龙”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美国宇航员。
中国飞行探测器“嫦娥六号”成功完成从月球背面采样,并起飞启程返回地球。此举为世界首创,也是中国太空计划的一项重大成就。嫦娥六号探测器经受住月背高温考验,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完成采样后,嫦娥六号携带的中国国旗在月球背面成功展开。中国国家航天局强调,这是中国首次在月球背面独立动态展示国旗。
两个国际科研团队借助美国“苔丝”探测器的最新数据发现一颗“罕见而诱人”的太阳系外类地行星,距地球仅约40光年,其温度可能只比地球略高一些。 这颗潜在的宜居行星被命名为“格利泽12b”(Gliese 12 b),每12.8天围绕其恒星运行一圈。它的个头儿与金星相当、比地球略小。假设它没有大气层,那么其表面温度估计约为42摄氏度,比迄今确认的5000多颗系外行星中的大多数都低。
微信公众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消息,5月15日,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研制建设的,亚洲最大、中国首个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试验台完全建成并具备试验能力,填补了中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的空白,将为中国重大航天工程提供重要保障条件,为后续重型运载火箭试验条件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国际会展网